返回顶部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最新动态 > 七夕节有哪些习俗

七夕节有哪些习俗

Xianhua.CN / 2016-07-27
  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情人节,传说是牛郎与织女一年一度在喜鹊桥重逢的日子。在我国,农历七月初七这天是人们俗称的“七夕节”,也有人称之为“乞巧节”、“女儿节”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,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。那么,七夕节有哪些习俗?下面中国鲜花网为您介绍七夕节的传统习俗。
 
 
  七夕节有哪些习俗?
 
 
  一、喜蛛应巧
 
 
  这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,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,大致起于南北朝。南朝梁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中说“是夕,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。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。”
 
 
  五代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》中说“七月七日,各捉蜘蛛于小盒中,至晓开,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。密者言巧多,稀者言巧少,民间亦效之。” 宋朝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中说“以小蜘蛛安合子内,次日看之,若网圆正谓之得巧。” 宋周密《乾淳岁时记》中说“以小蜘蛛贮合内,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。” 明田汝成《熙朝乐事》中说“以小盒盛蜘蛛,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。”由此可见,历代验巧之法不同,南北朝视网之有无、唐视网之稀密。宋视网之圆正,后世多遵唐俗。
 
 
  二、穿针乞巧
 
 
 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,始于汉朝,流于后世。《西京杂记》中说“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,人具习之。” 南朝梁宗谋《荆楚岁时记》中说“七月七日,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,或以金银愉石为针。”《舆地志》中说“齐武帝起层城观,七月七日,宫人多登之穿针。世谓之穿针楼。”五代王仁裕《开元天宝遗事》中说“七夕,宫中以锦结成楼殿,高百尺,上可以胜数十人。陈以瓜果酒炙,设坐具,以祀牛女二星。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,过者为得巧之侯。动清商之曲,宴乐达旦。土民之家皆效之。”元陶宗仪《元氏掖庭录》中说“九引台,七夕乞巧之所。至夕,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。先完者为得巧,迟完者谓之输巧,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。”
 
 
  三、种生求子
 
 
  旧时习俗,在七夕前几天准备七夕情人节礼物。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,播下粟米的种子,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;再摆一些小茅屋、花木在上面,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,称为“壳板”。或将绿豆、小豆、小麦等浸于磁碗中,等它长出敷寸的芽;再以红、蓝丝绳扎成一束,称为“种生”,又叫“五生盆”或“生花盆”。南方各地也称为“泡巧”,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,甚至以巧芽取代针,抛在水面乞巧。还用蜡塑各种形象,如牛郎、织女故事中的人物。秃鹰、鸳鸯等动物之形,放在水上浮游,称之为“水上浮”。
 
 
  四、拜织女
 
 
  “拜织女”纯是少女、少妇们的事。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,少则五六人,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。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,桌子上置茶、酒。水果、五子(桂圆、红枣、榛子、花生、瓜子)等祭品。又有鲜花几朵,束红纸插瓶子里,花前置一个小香炉。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、少女们,斋戒一天,沐浴停当,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。于案前焚香礼拜后,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,一面吃花生、瓜子,一面朝着织女星座,默念自己的心事。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,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。
 
 
  中国鲜花网网上鲜花店是中国最好的网上鲜花店。网上订花、网上送花,就到中国第一品牌网上鲜花店中国鲜花网。
用户权限    隐私协议    开发者:花付宝软件(北京)有限公司    版本:V4.1.2
手机登陆 M.Xianhua.CN 下载手机客户端 鲜花网
鲜花网 鲜花网
中国鲜花网是领先的中国鲜花网站,全国销量稳居首位、中国鲜花速递首选知名品牌 - 为什么选择Xianhua.CN?
关于鲜花网 | 媒体报道 | 金葵花专区 | 全国配送查询 | 花店加盟 | 服务条款 | 汇款确认 | 品牌专区 | 售后绿色通道 | 下载到桌面
警方提示:诈骗手段不断翻新,仍需提防。凡接到陌生电话、短信及上网交易信息时,请您做到不听、不信、不转账、不汇款,立即拨打110。
中国鲜花网驰名品牌,鲜花速递专家! 北京: 010-57393624 上海: 021-28901036 深圳: 0755-33595077 广州: 020-29101753
©2013 中国鲜花网Xianhua.CN-鲜花速递专家! 版权所有,并保留所有权利。7×24在线订购-网点覆盖全国6000城市
许可证
  
通管局备案:ICP备10202418号